行走新阿坝·幸福看家园⑭|给鸡戴“眼镜”,黑水木日窝村能人回归撬动产业发展

2022-08-29 15:28: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文佳

 

四川在线(阿坝频道 刘文佳 杨玉红)8月28日,在黑水县西尔镇木日窝村的黑水县高原药材凤尾鸡养殖基地里,一群眼睛上带着一对红色“挡板”的公鸡正在地里觅食、“散步”。“这是给公鸡戴的眼镜,为了避免它们‘打架斗殴’出现死亡的情况。”基地负责人何金笑着解释。

戴着“眼镜”的凤尾鸡

36岁的何金是土生土长的木日窝村人,19岁的他走出大山外出务工,一去就是8年。2014年,何金回到了家乡,将目光看向了中草药种植,并成立黑水县相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里闲置土地290余亩,用于种植秦艽、当归、大黄等中药材,成为了木日窝村返乡创业第一人。

2016年,何金又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开始尝试散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黑水凤尾鸡。“中药材种植周期长,收益慢。我就以种养循环的模式,尝试散养了30只大黄鸡和凤尾鸡。”何金说。

通过多年奋斗,如今何金的凤尾鸡养殖基地里共有4000余只鸡,其中凤尾鸡有2000余只。“去年卖了2500只就收入了6万余元。”何金说,为解决销路问题,县上提供机会,还去参加了重庆、成都等地的农特产品展销会、电商节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何金凤尾鸡养殖基地里的实训授课表

不仅如此,在多年的销售中,何金发现市场对于黑水凤尾鸡的认可度很高,但对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黑水县志众凤尾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共有13家黑水凤尾鸡养殖合作社加入其中。“我们黑水凤尾鸡一定要把控好品质,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对于何金来说,现在不仅仅是自己“养鸡”的问题,更应该带动大家“养好鸡”。

如今,何金不仅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人,自己的基地也成为了黑水县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实训基地之一。越来越多的村也开始加入凤尾鸡养殖的行列。“去年县上给我提供了2000多只凤尾鸡,让我养殖。”何金透露,今年在县上提供了1560只凤尾鸡的基础上,四川农业大学也提供了1200只的旧院黑鸡、麻鸡等5个新品种进行试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让何金这样人带着新思想、新方法回到家乡创业,能更进一步激活产业振兴的支撑力。如今的木日窝村不仅有能人带动,还有收益可观的集体经济。“这是我们村的新集体经济——羊肚菌种植大棚。”手指着一顶顶矗立于半山坡的钢架大棚,日窝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罗让介绍,这些大棚是由阿坝州乡村振兴局协调200万元项目资金建的。试种成功即将成为村集体经济中的一笔新收入。

木日窝村的新集体经济——羊肚菌大棚

黑水县是阿坝州的外出务工大县,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如何推进农业发展促民增收,让在家的人也能挣到钱,这让罗让及村两委想了很久。最终,木日窝村确定以“建设生态基地,培育致富能人、拓宽就业渠道”的发展思路,构建起了“致富能人+村民+集体”的承包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样就能保障村民有产业、村上有收入、村集体有资本。”罗让说。

2019年村里的50头牦牛承包给村民阿根,承包金前三年1000元每年,三年后则为每年10000元;2019年投入21.97万元入股扎窝光伏电站,目前收益8.36万元;2020年村里养殖的200头藏香猪由扎苦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代养,每年分红3000元……木日窝村的产业振兴探索之路,正在致富能人、村民们的努力下初具雏形。2021年,木日窝村被确定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整洁敞亮的木日窝村

为拓宽产业发展,由罗让带头的5个村干部,今年流转了村里闲置土地200亩,第一批试种的荞麦现在已经长出了一大截。“我们一直没有放弃产业探索,就是想在本村把产业发展起来,能让年轻人也留下来。”罗让说,目前我们村基本确定了上搞养殖,下搞种植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村里使各产业规模化,通过致富能人的带领,让农户自己尝试种养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