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阿坝·幸福看家园①∣高山深处,千亩错季莴笋的致富经

2022-05-08 14:25:2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文佳

开 栏 语

阿坝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生态美丽、和谐幸福、富裕小康,就是“三家园”的核心内涵。为此,阿坝州将“三家园”建设作为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力求画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振兴新画卷。到2025年,将建成72个乡(镇)、337个村、136个重点帮扶村的“三家园”目标。

村寨是人们聚居、生活、繁衍的“空间单元”,也是最小的行政单元,更是观察一个地区的最好切口。即日起,川观新闻阿坝频道推出《行走新阿坝 幸福看家园》专栏,走进高原羌乡藏寨,走入深沟远寨、边远牧区,通过蹲点采访,挖掘乡村振兴背后的秘诀和故事。

川观新闻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杨玉红 王鑫

5月7日,汽车驶离金川县城不久,便钻入新开宗沟。沿沟而行,弯弯转转,30多分钟就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勒乌镇新开宗村。

打开车门,眼前的新开宗村,民居相连,沟渠纵横,梯田交织,黑白相间,精美如画,让人顿感惊讶。走进细看,才发现白色地膜下种的是玉米、黑色地膜下种的是莴笋。

地中央,村民周正花和几个村民耐心地在匀苗。所谓匀苗,就是将杂劣莴笋苗子揪掉,只保留最好最壮的那一株。而莴笋地里盖黑色地膜,不透光,可避免不长杂草。

另一边,村民罗孝云却扶着耕地机耕地松土,准备这个月底才种莴笋。“种莴笋,整的到钱,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每亩纯收入有一两万元。”

都是种莴笋,为何种的时间不一样?“其实,我们村每家每户种莴笋的时间都不一样。”新开宗村党支部书记马发勇给记者揭开致富经,莴笋价格受市场供给波动影响大,错时错季种莴笋,可以错峰上市,能最大限度保障村里的莴笋价格稳定,村民的收入更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为村里人互相间换工收莴笋留出时间。”

新开宗村是一个300多户千余人的村子,之前种土豆、胡豆、玉米等维持生计。改变源于2009年。村民周树辉在红原县刷经寺镇务工,亲眼看到当地人种莴笋整到了钱,他也跟着学,并于当年拿着莴笋种子回到新开宗村,开始试种莴笋,成为村里种莴笋的第一人。

马发勇介绍,由于充足的日照,以及早晚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为莴笋提供了好的生长环境。与其它地方不同,新开宗村长的莴笋皮薄、水分足、口感爽脆,吃起来味道清香,加之能种春秋两季,备受市场青睐,价钱也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回来学种莴笋。“特别是云盘组,98%的劳动力都回来了。”

“种方面,我们还探索了很多土方法。”周树辉说,比如坚持用牛羊粪种莴笋,坚持轮换土地等,这些都能促进当年莴笋丰收。

在周树辉看来,收莴笋也很关键。在村支部引领下,村里还形成了一套高效共赢的协作机制。“不合作,活路是做不起走的。”周树辉进一步解释,莴笋时令性强,不及时收获,就会流失水分和营养。为了赶时间抢收,一到收获季,村里人半夜就会起来砍莴笋、打捆、装车,相互换工互相帮忙,天一亮就莴笋拉到成都濛阳、白家等市场卖。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今,“云盘莴笋”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人均收入达15000元左右。“家家户户靠种莴笋,一年整个二三十万元不是问题。”马发勇透露,这几年,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带着现金,到县城买了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新开宗村建成了宽阔的通村沥青路,出行也更为方便快捷。一处藏式民居的墙面上,一幅“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建美好新家园”的白底红字标语更扯眼球。种植大户罗帮玺准备筹建合作社,统一莴笋种植标准和销售,带动更多人增收。村里还有40余户村民搞起肉牛养殖,实现种养循环,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当天,金川县委政府召开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县委书记朱锐带着县乡干部,首站便选择到新开宗村学习考察。“现场会的目的,就是要互学互鉴、互助互干,形成一个大学习、大讨论、大比拼的氛围,并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全域乡村振兴的开花结果。”朱锐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