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Video
四川在线记者王攀
5月27日至28日,四川阿坝黑水县干部人才在浙江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两天里,由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村“两委”负责人等为代表的考察学习组,踏进浙江的乡村,求索增收致富之道。
早已蜚声在外的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究竟有何门道?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有哪些办法?先进经验能否适用家乡建设?黑水县干部人才自2000多公里外的川西北高原出发时,脑中满是问号,又充满期待。
考察学习草莓农旅融合经验。 朱云微 摄
“我们的草莓上市大概分为4个阶段,品质最好的头茬直接卖到市场,第二茬做采摘,第三茬就会便宜一些卖,最后一茬可以做成果酱。”在“中国草莓之乡”杭州建德市杨村桥镇,工作人员对草莓不同成熟时段不同利用方式的介绍,让考察学习组成员听得聚精会神。
这两天,建德的草莓已几乎下市,黑水的大樱桃却正逢上市季,色尔古镇、维古乡等乡镇的村民正通过快递,将新鲜的大樱桃发往全国各地。色尔古镇青年干部常毅雪告诉记者,黑水的独特气候,可产出生态优质的水果。建德草莓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做法值得借鉴。
考察学习蚂蚁非遗工坊运作模式。 朱云微 摄
在建德市航川村,维古乡俄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格尔甲则看到了另一种扩大农特产品销路的可能性。在“如宁所院”民宿里,当地的稻蟹米、土鸡鸭不仅是民宿主人招待客人的食材来源,也成了民宿内外活态展示的当地生活方式。“游客离开的时候,通常都会买一些带走。”航川村一名村干部介绍。
罗格尔甲所在的俄口村,主要养殖黑水中蜂,这也是黑水县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但困扰罗格尔甲的是,销售方式相对单一,让好品质的蜂蜜有时卖不上好价钱。航川村通过民宿获客精准定位消费者的方式,让罗格尔甲有所思考。“希望可以和景区、旅行社互动,探索一种合作模式,将黑水优质的农特产品植入到场景中来带动销售。”
考察学习民宿集群发展经验。 朱云微 摄
游客来了留不住,是很多地方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拥有达古冰川、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芦花会议会址的黑水,同样如此。杭州市桐庐县荻浦村这个古村落里,申屠成功对整个村子的历史文化脉络有着深入了解,并能为游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村里的文化和故事吸引游客停留更长时间,他开办的餐馆已连续14年盈利。
这让黑水观山墅民宿负责人罗尔基有了新思路。“我的民宿距离芦花会议会址只有1公里左右,但我对红色文化、本地民族文化了解不深入,没有进行系统性学习。回去后,希望可以通过学习,用文化和故事留住更多游客。”
黑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黑水县正深入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就业创业行动。此次组织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村“两委”负责人走进浙江“千万工程”考察学习,就是希望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回到黑水后,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