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王鑫 刘文佳 蔡海燕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夏繁基地调查马铃薯田间生物学性状,并为它们进行人工授粉。”7月21日,田间种植的马铃薯花开得很繁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科研助理彭小荷戴着遮阳帽,俯身捻着一朵花悉心查看。
彭小荷口中的夏繁基地指的是位于马尔康市脚木足乡孔龙村的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我们在这里培育了近千种马铃薯材料(“材料”是经自交选育的亲本自交系。通过持续改良其目标性状,如高产、抗病,最终配制出综合性能更优的商品种子),经5年培育成果后就可以作为新品种进行推广了,今年是这批马铃薯培育的第二年。”彭小荷介绍,这些马铃薯中,川芋21是红皮的,也是她比较心仪的一个品种,不仅是因为吃起来口感偏脆,更重要的是它的亩产量能达到5000斤到6000斤。
田间的马铃薯花盛开。受访者供图
马铃薯在阿坝州又叫“洋芋”,是当地群众餐桌上的最爱,又称为“州菜”,足可见当地群众对马铃薯的喜爱。种植马铃薯也是孔龙村庄稼种植“老把式”的基础“技能”,但让这些“老把式”不可思议的就是亩产有望达5000斤到6000斤,因为传统种植一般亩产量在3000斤到4000斤左右。
“阿坝州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种土豆,以夏繁基地为例,这里6月份雨季正是土豆开花的时候,且受小气候影响,生长期间较为干燥,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彭小荷透露,每年8月中下旬,马铃薯就逐渐进入生长末期,到时候就可以通过观察植株整体生长状态,来检查杂交育种结果。
彭小荷在马铃薯田中工作。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四川省农科院、贵州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20余个专家团队已入驻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接下来,种业园还将针对高原特色作物资源开展收集、评价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持续挖掘高产、优质和耐逆性功能基因,建立高原特色作物创新研发中心,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原特色山地作物综合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