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蔡海燕
8月25日,壤塘县石里乡到户菌菇大棚内生机盎然。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一朵朵形如龟背、饱满肥厚的龟背菇悄然探出“小脑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龟背菇种植,是壤塘举全县之力重点引进打造的项目。今年6月20日左右,种植规划核心区石里乡试点启动龟背菇种植项目,全乡共有25户农户参与,建成25个专项大棚。与此同时,一个由企业运营、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种植基地也于5月正式投入生产。如今,首批龟背菇已陆续成熟上市。
“前两天,我们这里就有一户农户成功售出了340多斤龟背菇。”石里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沙小红告诉记者。他目前专职负责这4个村25户农户的大棚生产管理。据介绍,龟背菇的市场价格,根据品相不同每斤在3至6元之间浮动,“刚长出、未开散的嫩菇价格较高,开散后的菇品相稍逊,每斤卖3元左右。”
龟背菇种植并非易事,其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问题,只有随时关注,通过掀帘通风、洒水加湿等措施调控温湿度,才能保障大棚的环境适合龟背菇生长。”沙小红表示,“种植户不懂技术也是难点”。
为保障产业顺利起步,石里乡创新建立“干部包户+技术指导+巡护管护”制度,包户干部每周至少下沉大棚指导2次,详细填写《大棚管理台账》,并邀请技术专家驻乡入村提供支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流程技术培训与问题解答,至今已推动解决种植管理问题10余个,答疑技术难题50余条。
“有了乡干部和技术专家帮助我们,我们种植龟背菇的信心都增加了不少,遇到难题了随叫随到,真的是太感谢了!”种植户泽让基笑着说,“看到龟背菇在陆陆续续地长出来,倾注的心血得到回馈,太开心了!”
小蘑菇种出了大产业。石里乡党委书记张燕表示,今年全乡龟背菇预计总产量可达7万余斤。除了鲜菇销售,乡里还于7月成功研发出深加工产品——香菇酱,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成为订单不断的“爆款”产品。“试吃口碑非常好,销售不用愁。”
对于未来,石里乡已有清晰规划:明年示范户规模将从25户扩大至50户,逐步推广龟背菇种植。下一步,该乡将持续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发力,不断研发多元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业、稳定增收,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