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蔡海燕 松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冬妮
“手要像兰花一样打开,手腕轻轻提,用手腕的力度带动水袖舞动,这样才能展现出水袖‘柔’的特性。”11月6日,松潘县藏文中学的艺术教室内,来自各年级的戏曲爱好同学们正穿着越剧服,跟随悠扬婉转的曲调,复习之前学过的唱词、动作与走位。两遍后,孔海烽老师开始带领大家学习新内容。
这堂韵味十足的“越剧课堂”,源于松潘县教育局联合浙江桐乡市驻松潘县对口支援工作组创新启动的“戏曲进校园”特色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正式走进了松潘中小学课堂,成为学生们美育教育的一部分。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已有百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海烽是浙江嵊州越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桐乡援派松潘的干部。来到松潘后,他怀着“把根扎进高原”的初心,承担起在松潘的越剧教学工作。
“我们把越剧带到松潘课堂,是希望在学生心中种下戏曲的种子,也希望他们能将这门艺术传承发扬下去。”孔海烽介绍,教学内容不仅涵盖经典唱段教唱、行当体验,还通过历史脉络讲解、经典剧目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才子佳人”背后的中华美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兴趣培养,课程更注重文化认同的浸润。孔海烽特意以越剧曲调改写唱词,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东西部文化的交融,一曲越剧版《酥油香茶献给你》让孩子们更沉浸于这门传统艺术中。

“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越剧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在这学习越剧期间,我们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越剧的历史。我们会努力学习越剧,把越剧发扬出去。”松潘县藏文中学初一学生泽仁用忠磋么说道。
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文化播种”,也是桐松对口帮扶背景下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联动。浙江桐乡市驻松潘县对口支援工作组将越剧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不仅教唱段、传技艺,更通过“越剧+藏文化”对比教学,让孩子们懂得:江南的婉转与高原的热烈,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体两面,在文化的双向流动中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