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万可枫
宣传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这是松潘县“格桑梅朵”联络员的日常工作。“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是至关重要的。”12月5日,作为松潘县白羊乡的一名“格桑梅朵”联络员,谭家健说起自己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感受。
“对未成年人来说,还是教育为本。”谭家健说,就在十月初,乡里有学生出现了口角摩擦,第一时间,学校将家长聚在一起划分责任,并向学生讲解斗殴的危害性,让争吵的学生之间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目的。
松潘县地域宽广,乡镇之间相对分散。为了更好的延伸“法治触角”,今年八月份,松潘县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建立起“检察+政法委+村”联动模式,在全县17个乡镇、122个村(社区)中聘任联络员195名。
联络员熟悉岗位职责中。松潘县人民检察院供图
“作为乡里的联络员,我们希望起到‘大手牵小手’的作用,让法治宣讲进乡村 ,撑起保护未成年人法治伞,带动乡村的孩子了解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谭家健说。
一直以来,相比于城市,乡村学生的法治教育存在力度不足、程度不够、覆盖面不广的情况。且松潘县地域宽广,村落之间相对比较分散,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整合基层法治资源,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松潘县检察院构建起“检察+政法委+村”联动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像谭家健这样的联络员,就成为了法治宣传进乡村“最后一公里”的“传达员”。
在校开展教育课程。松潘县人民检察院供图
“我们工作的地方在松潘县城,离乡村有一定距离,所以聘请联络员进乡村,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当地法治线索,同时在各个乡村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松潘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周嫱说。
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全覆盖”,不仅仅是乡村,松潘更把保护措施带进校园、社区。在学校,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深入学校检查督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和强制报告制度常态化。聘请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教职员工担任“格桑梅朵”联络员,推动校园管理制度化;在社区,组建“格桑梅朵”法治宣讲团,采取藏语+汉语、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等“法治讲座”4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提升各方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与观念。
这是松潘检察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的一步。近年来,松潘县创新工作路径,通过“三联三进三提升”工作模式浇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基座。部门联动、社会联助、家庭联育,构建综合立体保护网;进校、进村等,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提升司法打击力度、心理疏导深度、社会治理广度,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