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奔赴在战“疫”场上的巾帼“90后”

2022-09-06 17:53: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文佳

一场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缓键”,但守护的脚步没有暂停,有一群人,她们在战“疫”中挑起重担,不惧危险奋战一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战疫中,有不少“90后”在战疫中彰显责任与担当。特别是理县人民医院驰援阿坝县核酸采样队的7名90后女孩。

在理县“8.19”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8月27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理县人民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出征阿坝,驰援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7名队员均为90后,其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不足28岁。白衣执甲,披荆斩棘。她们全副武装分秒必争,在阿坝县与时间赛跑,快速有序地进行核酸检测,站在防控一线,用专业守护安全。

王杨:支援队里的“定心丸”

王杨1990生,内镜室护师。在理县“8.19”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得知兄弟县阿坝有需要……王杨主动请缨去一线。考虑到她有一个3岁的儿子无人照看,院领导没有批准,她便反复申请。当组织同意她“参战”时,她激动地潸然泪下,她早已做好起早贪黑、吃苦耐劳、面对重重困难的思想准备。

支援期间,王杨多次到阿坝县高风险区、远牧点采样。每天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可她依然乐观、规范、麻利、高效完成大量的核酸采样任务。经常脱下隔离服,里面的手术服已经浸湿一大半,脸被口罩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她就这样义无反顾奔波在在急难重第一线,在战“疫”中绽放芳华。每天完成采样任务后,不管多晚都要仔细翻看儿子的照片。记得她第一次和儿子开视频,儿子叫着“妈妈,我要你……”王杨多日的思念一涌而出,队友们也跟着落泪,有几个妈妈看了不心疼呢?王杨说她要给儿子树立好榜样。

作为支援队的大姐姐,在驰援工作中,王杨还时常告诉队友“我们肩负着医院的重托和殷切期盼,希望大家要常怀感恩之心将理县在实战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带到支援阿坝县的战疫中来,用心用情用力完成驰援任务。”

张丽娟:柔肩担重任 红颜胜儿郎

抵达阿坝县后,张丽娟第一时间投身在核酸采集的工作中。主要承担高风险地区河支镇河支村的核酸采样工作。每次在开始核酸采样之前,张丽娟和队友都会指导村干部们穿防护服,告诉他们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消毒的重要性。同时承担河支村所有居家隔离家庭的核酸采样工作,每天入户采样……工作结束后全面消毒,帮助指导村干部们脱防护服。

在阿坝县的这几天,虽然风险高,工作累,但是听到河支村村民们的一声声感谢和河支村所有村干部肯定,张丽娟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杨芳:守一座城,护一方人!

杨芳,理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师。8月27日,还在参与理县“8.19”抗击疫情的后续工作的杨芳,临时又接到了去阿坝支援抗疫的通知,虽然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回家探望父母了,但是接到命令她深知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就是自己的天职。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她与父母进行过短暂的电话沟通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援兄弟县的抗疫之路。

在阿坝县支援期间,杨芳与共同和同事们克服了从1800米海拔到3300米海拔的不适,迎着恶劣的天气,冒着风雨入户去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我们努力不分地域、昼夜奋战,让群众安全、安心,不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使命吗?我努力,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我骄傲因为我选择了医务工作这个职业!

张美多:战疫一线显担当

8月27日,张美多和队友们来到阿坝已是深夜。和以往车水马龙的阿坝不同,这次阿坝则是以一片寂静的景象呈现在张美多眼前,此刻她认识到形势不容乐观、第二天一大早就投入了紧张的核酸采样工作,第一站是阿坝县查理乡,8月的阿坝已经很冷了,冷气透过防护服直让张美多发颤,可这并不会影响张美多采集核酸的进度。在开展工作中张美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当地的很多老年人没有手机或是没有健康码,加之很多都不会汉语,使得工作进度大打折扣,这时她并没有急躁,而是和队友明确分工,一个负责采样,一个负责指导群众登记信息,靠着打手语似的沟通,张美多和队友圆满完成采样工作。

“虽然很累、很冷,但群众和当地工作人员的一声声卡桌(谢谢),又很大程度地消除了我们的疲惫。此后的工作便是每天换成不同的地方继续着相同的采样工作,即使很苦很累,但我却成就感满满,最后希望疫情早日消散、还阿坝一片净土,理医人与阿坝县同在。”张美多说。

尕让出么:疫情面前挺身而出

尕让出么,1994年生,理县人民医院外科护师。当她听说要奔赴阿坝支援,她深知抗疫的艰巨,但义不容辞的答应了,没有半点犹豫,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奔赴抗疫战场了。

在阿坝县支援期间,尕让出么最为高兴的是她和支援地的老百姓沟通基本无障碍,因为她自己就是一名安多藏族,她觉得这对她的抗疫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虽然在工作中不需要过多的交流,但看到她们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听到她们的一句句“卡卓”“哦呀”“刮真切”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

当尕让出么支援村苟扎村的村民给她献上洁白的哈达时,尕让出么激动的流下泪水,这是对她抗疫工作最大的支持与肯定,同样她相信离疫情结束不远了。

罗杨斯露:唯有快速适应

在阿坝县河支镇独洼村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中,罗杨斯露对采样点区域进行了划分并规范了核酸采样、标本交接及医疗废物回收等流程。在完成核酸采样工作任务的同时,因担心工作人员感染,她与队友亲身指导和规范村委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防护服穿脱、消杀、等。

每天除了点位集中核酸采集,罗杨斯露还要上门给高风险区甲尔多卡点返回的村民做核酸,常常防护服几乎一穿一整天,连日佩戴n95口罩,她的下巴出现了压伤,双层手套内是长满湿疹的手,冷的时候口罩内鼻涕直流,热的时候汗水浸透衣衫……。语言不通才是她无法跨越的障碍,所以她们必须和村干部两两搭档,经过七天的共事,她们也与村干部越来越默契,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对她们竖起了大拇指,告诉她们非常感激理县这次的支援,你们不仅专业,而且非常负责。听见这句话的她们回复“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互相帮助”。此刻的她们感觉一切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必将战胜病毒迎来抗疫的胜利

杨静:95后“硬核”担当

杨静,1997年出生,共青团员,口腔科医生。本次驰援阿坝年龄最小的队员,在抗“疫”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年轻医师,年仅25岁的杨静说,家人担心我,又非常支持我,并以此为傲。

连日来,阿坝县的清晨格外的寒冷,加上海拔较高。杨静时常会感到呼吸困难。一次杨静在入户采样时,村里的路不好走,杨静越走感觉越喘不上气,头晕、头痛、心率加快,甚至脑海中会幻想小伙伴在抢救自己的情景,但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她采样的脚步。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能为阿坝州战胜疫情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支援阿坝的日子里,我和我的6名队友义无反顾,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截止目前,理县人民医院支援阿坝县核酸采样队,共采集9478人次 ,为阿坝县疫情防控贡献理县力量。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抗击疫情,和时间赛跑……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爱人、是姐妹……但她们舍弃与父母相伴,别离与儿女依偎。迎风逆行,战疫一线!伫立在与病魔拼杀的最前线,成了一个个坚定的逆行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