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⑧|壤塘鱼托村解锁“新技能”

2023-05-06 21:12: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文佳

四川在线记者 杜杰 

5月5日晚上,欢乐的歌声在阿坝州壤塘县上杜柯乡鱼托村巾帼手工艺合作社唱至夜深。新的一期牦牛绒帽子订单已经完成,成员们载歌载舞、放松庆祝。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学木措将3岁儿子送进幼儿园后,转身又走进一墙之隔的合作社。搁在以前,学木措和村上绝大多数妇女一样,送完孩子,只得回山放牧。去年,鱼托村解锁了一项“新技能”——牦牛绒手工艺制作,居家灵活就业成为妇女们的新选择。

当天上午9点过,合作社里已是一片热闹。麻莫和旦真卓玛两人坐在一起,开始配合做帽子,操作台上,一人将泡沫剪成方形,另一人便将牛绒均匀铺展在上面,再加40摄氏度左右的肥皂水,清洗、揉搓、压实、定型、晾晒……两个人年龄相仿,也在默契配合中成为好朋友。

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的鱼托村,上午的风还有点凉,准尕吉干脆将“办公地点”搬进了院子里,晒着太阳在牛绒包上绣着图案。院子里,还有两、三个妇女一组,将牦牛绒梳理、捻成线。

“合作社成立于去年6月,目前有成员35人,主要以牦牛绒为原材料,打造帽子、围巾、挎包、杯垫等多样化产品。”壤塘县委办派驻鱼托村第一书记余苟强说,在浙江对口支援帮扶和阿坝州妇联支持下,通过前期系统的市场调研和技能培训,牦牛绒手工艺制作既拓宽就业渠道,又激发就业热情,成员们在微信群里就可接单,居家灵活就业还不耽误放牧和照顾老人小孩。

“收入按计件算,做一顶帽子可以得150元。”从刚开始两、三才能做出一顶帽子,到现在不到一天时间就能做好一顶,今年18岁的麻莫的手艺越来越好。“有之前45天的公司专家现场教学打基础,还有理论加实操的系统学习,再加上熟能生巧,我现在干劲十足。”

“以前村上的牦牛绒都是扔了的,现在光收购价都是25元到30元一斤。”看着一件件牦牛绒手工艺品在自己手中诞生,今年23岁的学木措也是信心满满,以前在村子里只能养牛放牧、挖虫草贝母维持生活,没想到现在牦牛绒能变废为宝,自己当上了手艺人,而且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牦牛绒比普通羊毛更加保暖柔软,一顶成品牦牛绒帽子可以卖到500元,制作牦牛绒手工艺品,可以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元。”余苟强说,鱼托村不光要解锁牦牛绒手工艺制作这一项新技能,还要实现村民的稳定增收,群众自身发展能力提升是支点,而产业和就业则是关键。

鱼托村并没有止步不前。除了目前开展围巾、毡帽、餐垫、毛线等手工艺品制作,乡上还将引进缝纫机、锁边机、印花机等设备,逐步开展裁剪、缝纫、氆氇、藏毯等技能培训,并积极申报州级妇女灵活就业基地。

此外,今年3月底,借绵阳帮扶之机,鱼托村牦牛绒工艺品借船出海亮相佛山。目前,余苟强正培养当地妇女练习国通语解说工艺流程,积极谋划外出参展。

中午时分,新制作完成的150顶帽子被妇女们打包装好。“今天要寄到河北的合作厂家去,完成最后的印花塑形就可进入市场。”余苟强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