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王眉灵 张庭铭 徐中成摄影 华小峰 吴枫
连日降雨,大金川河水势渐涨。卡撒大桥的桥墩稳稳矗立在湍流之中,桥面正在架梁,他却看不到了。
高山之巅,白纳溪村干净整洁。新房子安全牢固,硬化路通村入组,果园内花香四溢,他却闻不到了。
山川在等他,乡村在等他,群众在等他。
他,曾在基层工作18年,担任过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和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每次工作岗位变动,人们都跳锅庄、献哈达,为他欢送。最后一次送别,是在今年5月19日。晨雨中,数千人自发赶到县城街头,呜咽着送他最后一程。
他叫罗从兵,藏族,1982年7月出生,共产党员。5月16日,他在下乡检查“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工作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倒在了40岁生日前夕。
2020年,罗从兵(左一)在原马尔邦乡工作期间走访村民。(当地资料供图)
金川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当地干部群众最爱唱的一首歌叫《金川红》,人们说,罗从兵就是金色山川赤诚的红。
2022年7月3日,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办公室还保持罗从兵生前的模样。
把初心种在太阳河
“没有栽不下的树,只有立不住的人”
罗从兵中专毕业后,21岁到金川西北方向的太阳河乡(2019年底该乡并入观音桥镇)工作,一待就是12年多,从护林员一步步成长为乡党委书记。
太阳河乡很小,只有麦地沟、松都两个行政村,人口700多人;太阳河乡很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面积215平方公里,比国内一些县市面积都大;太阳河乡条件艰苦,当时进村入户全靠走,从一个村组到另一个村组,脚力快的也要两三个小时。
群众很快发现,乡上新来的这个小伙子不一般,能与大家打成一片。达尔甲当时是麦地沟村的兽医,经常为牲畜打疫苗、戴耳标。罗从兵找到达尔甲,说要帮他“逮猪”。达尔甲望着眼前身高将近一米八的瘦高个,不解地问:“猪圈又脏又臭,扑倒在地一身粪,你干部能吃这个苦?”罗从兵笑着回答,“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娃。”
不久,达尔甲就猜出了他“逮猪”的用意:“打完疫苗,他跟村民摆起龙门阵,把家里情况问个底朝天。”令达尔甲佩服的是,第二年,罗从兵又来帮忙“逮猪”,却能准确地说出谁家养了多少头牛、多少匹马。
罗从兵(左三)和群众一起拉家常。(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年轻人,冬天带着竹篓从河里背冰块,帮住在山头的群众缓解用水困难;听说哪家修建房屋,肯定跑来抬石头、搬木料;下午去偏远的村民家访问,夜里躺在群众家的毛毡上和衣而眠。
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打通入户路、种植中药大黄、打造观音桥景区……凡是他参与和主导的工作,村民都愿意跟着干。
有年夏天,松都村村民与邻近的毛日乡村民在木迪沟因挖虫草发生摩擦。罗从兵带着干部及时赶来,毫不犹豫站到对峙的两群人中间,大喝一声,“都不要动,坐下来谈。”罗从兵把两边选出的代表召集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告诉大家酥油糌粑越揉越融合的道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形成共同挖虫草的方案。
王青是当时对峙的松都村村民之一。他说:“罗从兵是党派来的干部,那个时候,他敢站在两帮人中间,又公道地处理矛盾,我们服他!”从那以后,木迪沟再没出现过类似情况。
罗从兵(中)和群众一起清理受泥石流影响的街道。(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是否秉持公心,群众心里有杆秤。
为贫困群众建档立卡时,罗从兵有位入赘麦地沟村的堂兄找到他,希望申请成为贫困户享受帮扶政策。罗从兵严厉批评:“你家有面包车,不符合扶贫标准,找谁也不行。”
亲戚心里有怨言,去找罗从兵的父亲罗富荣告状,结果又被罗富荣批评一顿。
罗从兵的祖父、父亲均是党员。罗富荣在老家安宁镇炭厂沟村当了18年村民小组长,他主持划分承包地,分到自家的是东一块、西一块耕种条件最差的地;组织分花椒树苗,剩下两棵弱苗时,被大伙提醒忘了分给自己,他大手一拍,就这两棵吧。
太阳河顺山势奔流而下,汇入杜柯河、大金川、大渡河,一路不歇奔向海的方向。正如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从这片土地北上,走向伟大胜利。
罗从兵把初心种在太阳河,此生矢志不渝。
今年3月,县委将交通运输局的“联户联情”联系点,调整为紧邻观音桥镇的二嘎里乡四甲壁村。因为电站建设,那里村民产生了情绪。临危受命处理复杂矛盾,有朋友说他运气不好,罗从兵却说:“太阳河那边的人怎么想的,我很清楚。”他在工作笔记上写道:“没有栽不下的树,只有立不住的人。”
他没有太多豪言壮语,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决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罗从兵在原太阳河乡工作时帮助群众干农活。(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兑现“头等大事”承诺
“用他的赤诚融化贫困‘坚冰’,带着群众奔小康”
从太阳河乡调任马尔邦乡担任党委书记,罗从兵心里憋着一股劲,那是2016年6月。按照党中央要求,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作出一系列部署,让他生出坐不住的冲动。
出生在贫困山村,长期工作在“苦寒之地”,罗从兵对带动群众摆脱贫困的渴望是那么强烈。短短几周,他走遍了全乡八角塘、独足沟、白纳溪三个村庄的91户贫困家庭,一声声“邓伯”“苍孃孃”“老张”喊得亲切,丝毫没有“官架子”。
其中,白纳溪村位于海拔2700米的高半山,从山脚到村委会短短8公里的盘山村道,要转七八十个弯,不少爬坡弯道超过300度,成了当地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高半山(海拔2500米以上)白纳溪村的通村路。
他承诺,要带给乡亲们安全住房、产业用水、集体经济“三大件”。
白纳溪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寿发自内心对罗从兵认可,是从他召开“户主会”(即村民代表大会)一起研究住房补助资金开始的。
谁家享受涉藏州县新居建设政策,哪户满足危房改造政策条件?王德寿直犯头疼,“弄不好就是得罪人的事”。罗从兵一家一户对照分析,谁家墙裂了,谁家屋顶漏雨,谁家必须重建,讲得头头是道。讲完,他还要问一句:“你们心中气不气,服不服?”乡亲们都笑起来。
白纳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水花”,村上却一直靠天吃饭。条件相对较好的黄土岗村民小组,可以从4000米外的山间小溪引水。每年一度的放水,像个盛大“节日”,首先要组织上百个劳动力清理土沟,由于路途远、水流小,整个小组完成一次浇灌至少持续三四十天。
“彻底解决生产用水难?祖祖辈辈都没干成的事,他行?”村民在观望。罗从兵用行动回答,想方设法争取来两个水利项目。
白纳溪村黄土岗小组建成的“三面光”水泥沟,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用水。
黄土岗小组建成塑胶管引水通道和“三面光”水泥沟,只要9分钟溪水就从取水处自流到地头,过去则要苦等两个小时。干岩小组、白纳溪小组的种植地块坡度超过30度,不适合大水漫灌,他为村民在田间地头安置67个玻璃钢水窖。
白纳溪村所建的67个玻璃钢水窖让当地的农业用水需求得以实现。
千百年来首次实现农业“用水自由”,“水花”白纳溪名副其实。
有了安全住房,有了灌溉用水,罗从兵又召开“户主会”,他担心村民不珍惜机遇、滋生出“等靠要”的思想。他风趣地对大家说,“现在给你们解决了困难,相当于把夫人接回来了,生娃娃就不用帮了嘛。”村民哄堂大笑,话糙理不糙。
脱贫攻坚这些年,他从不向人诉说承受了多大压力。乡亲们看着他的头发变白,虽口头上打趣他“长得着急”,也疼在心里。在他下乡饿了找“老辈子”讨馍馍充饥时,村民恨不得端出所有的腊肉香肠,“回馈我们的罗书记”。
2015年,罗从兵(左一)和群众进行赛跑比赛。(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9年底,马尔邦乡与马奈乡合并为马奈镇,罗从兵又一次走马上任党委书记岗位,自诩“年轻的老革命”。
这些年,在有关方面帮扶下,马奈镇(含为马尔邦乡、马奈乡时)争取到位资金近9000万元,实施了一批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大力推行“返还扶贫”“股权量化”“飞地扶贫”等扶贫模式,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独足沟村、白纳溪村等以产业基金入股农业企业,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快车道。
马尔邦——“永不结冰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深情地说,“罗书记用他的赤诚融化贫困‘坚冰’,带着群众奔小康。”
高半山(海拔2500米以上)白纳溪村有“四弯之地”称谓。
俯身做牛站起为伞
“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金川多山,索乌山、嘎达山、纳勒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不绝。雄奇的自然风光,也孕育着风险,金川县有4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41个山洪危险区。
每到汛期,罗从兵的心揪得紧紧的。
2020年7月6日晚,天降大雨,马奈镇八角塘村中心小学附近有个泥石流隐患点,罗从兵放心不下,冒雨前去查看,不慎摔倒,造成骶骨椎体骨折。“至少卧床三个月!”医生告诫:若休养不足,恐怕造成下半身瘫痪。
2020年,罗从兵(右一)看望马奈镇群众。(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但罗从兵躺不住。7月22日,因脱贫攻坚成效验收迎检在即,他拄着拐杖回到镇上。7月24日晚,金川县普降大雨,25日凌晨3点,马奈村监测员慌忙来电:“包都社来泥石流了!”还未入睡的罗从兵随即起身,拄着拐杖就往外走。时任镇长罗小琴连忙劝阻:“你有伤在身,就别去了。”
灾后,罗从兵和群众一起修整道路。(金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么大的雨,不去看着,不放心!”扔下这句话,罗从兵冲进雨幕。
那夜的雨特别大。好在平时注重应急演练,村干部刚把群众转移到屋外,还没来得及渡过大金川河,索桥就被汹涌的洪水扯断了。罗从兵心急如焚,在河这岸用喇叭一遍遍喊话:“你们要注意自身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老人、孩子和妇女!”“我们就在包都社,和你们在一起!”
2020年,罗从兵(左二)在原马尔邦乡参与灾后重建时。(当地资料供图)
一整夜,泥石流肆虐,村组背后的原始森林里,“轰隆隆”响个不停。大地振动,对岸冲毁声不断,罗从兵泪流满面:“老百姓的房子毁了,地也没得了……”
天亮后,他顾不上疲倦,拄着拐杖指挥救援。幸运的是,包都社在特大泥石流灾害面前,无一人伤亡。把群众全部安置好,他又拄着拐杖多方奔跑,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让包都社在最短时间内推进桥梁重建、通组入户路新建,以及灾毁农房的重建。
那年的雨特别多,包都泥石流不久,白纳溪村通村路也遭泥石流冲断。当王德寿从位于高半山的村委会赶到山脚断道处时,罗从兵已在现场指挥挖掘机救援。看着他拄着拐杖的身影,王德寿眼泪一下就下来了:“他受伤了都不休息……我们这书记,是真的好!”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罗从兵向来是这样的人。八角塘村党支部书记秦志刚说,“战争年代,他是可以为了党和人民利益去堵机枪口的人。”
罗从兵(左二)在扑灭山火现场。(当地资料供图)
就在白纳溪发生泥石流前几个月,村上突发森林山火,罗从兵心急火燎地带人赶来扑火。山上可是1.6万亩的原始森林,百年树龄的杉木比比皆是,一旦燃上去,后果不堪设想。众人齐心协力,将过火区面积控制在10亩。火灭后,村支部副书记沙正良发现罗从兵走路一瘸一拐,他这才幽默地交待,一颗炭火顺着裤兜落到右脚踝,“把美腿给烫伤了”。
罗从兵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修森林防火通道。王德寿善意提醒:“修通道免不了砍树,弄不好就背个破坏生态的骂名。”罗从兵问:“到原始森林要多久?”“不通车,走路至少四个小时。”“要是发生火灾,咋个救?”“没法救!”“该不该修?”“该!”那就修!罗从兵向上级打报告、认真作说明,终于争取到项目,为村上建成6公里长的防火通道,车子10多分钟就能开上去。
罗从兵说,“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接触过他的干部群众都这么评价,罗从兵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俯下身子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站起来做伞,为百姓遮风挡雨。
高半山(海拔2500米以上)白纳溪村的森林防火通道。
扛起开路先锋大旗
“死也要死在冲锋陷阵的第一线”
担任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罗从兵自己都没想到。时任金川县长、现任金川县委书记朱锐回忆,对这个岗位的人选,县委十分谨慎,“这个人必须能干、会干、干得好,而且廉洁方面不出事。”
金川地处阿坝、甘孜“两州”六县交界处,从县城到州府马尔康要两个多小时车程。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畅通从田间到县道、省道的通途,让“雪梨之乡”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是7.3万金川人民的夙愿。还有一点,县委看重罗从兵善做群众工作。道路建设,涉及征拆。县委认为,争取群众支持配合,罗从兵最合适。
2022年7月3日,金川县交通运输局政务栏上,罗从兵的照片还在。
2021年7月,罗从兵走马上任。在全局第一次工作会上,他掷地有声:“我们是乡村振兴的‘急’先锋,决不能让金川的乡村振兴‘慢’在路上!”
中专毕业,在职大专学历,非土木工程专业,罗从兵清楚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他买来一堆专业书籍,深夜躲在办公室自学,工程测量、技术参数、建设指标……有时还大声朗读,用“师范生的读书习惯”,记忆枯燥的数据和文字。
交通项目不到一线不能了解情况,罗从兵倡导一个理念,“多在现场、少在会场”。工作日时间不够用,就牺牲休息日跑现场。从“南大门”马奈镇,到海拔4000多米、与甘孜州道孚县接壤的俄热乡,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在路上。同事们说,“哪个周末罗局长不喊下乡,我们才觉得奇怪!”驾驶员程德勇记得,每周跑成百上千公里是家常便饭。
曾达乡遭遇特大泥石流,连接全乡5个村的曾达路被冲毁。他一次次到公路灾后重建现场督导,和施工单位沟通,帮助协调解决困难。砂石材料没有了,他绞尽脑汁想办法,3天后,2万多方砂石运到建设现场。
曾达乡灾后重建的通乡油路。
卡撒大桥跨大金川河,桥墩涉水,若建成的部分不能赶在汛期前高出水面,极有可能被洪水冲垮,工期至少延后一年。罗从兵强力推动建设,前期工作赶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2022年农历大年初三正式开工,到今天,桥墩已全部建成,即将开始桥面架梁。
县委县政府交给罗从兵一个重要任务,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确定了10条、158公里的示范路率先打造。
罗从兵一有空就去现场督导,看进度、看质量,时间长了,一线施工的工长都和他熟起来。
平时好说话,但只要涉及质量问题,这位“没架子的大领导”马上变“黑脸包公”。有次,罗从兵坐车途经一个项目工段,隐约察觉一个靠山的挡墙“没太对”,他当即下车仔细察看,果然不符合建设质量规范。他严肃批评施工单位,盯着把挡墙拆除了进行重建。
金川县金眉农业现代园区里的“四好农村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罗从兵都在路上。
5月16日,星期一,他与州交通运输局督导组一道,到金眉现代农业园区检查“四好农村路”建设。早上9点多钟到达第一个点位,原本准备介绍情况的罗从兵站立不稳,被搀扶着上车,他还劝大家放心:“没事,可能低血糖犯了。”到第二个点位,他已不能下车,开始呕吐,还想着“再跟一跟”。驾驶员强行调转车头,送他到医院,最终因突发大面积心梗,经抢救无效去世。
到交通运输局后,罗从兵生前大会、小会常说一句话:“再累再苦,死也要死在冲锋陷阵的第一线。”副局长何靖宇红了眼眶:“没想到,一语成谶,他怎么舍得离开?”
再唤一声“罗阿哥”
“循着你的足迹 ,我们替你完成未竟的事业”
江河呜咽,草木含悲。
5月19日凌晨5时,罗从兵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县殡仪馆举行。
灵车行进沿途,站满了从全县各地自发赶来的数千名干部群众。人们在晨雨中手捧鲜花、拉起横幅,送他们的好领导、好朋友、好兄弟罗从兵最后一程。
再唤一声“罗阿哥”,白纳溪村民泣不成声。全村64户人,来了63户。王德寿喃喃,“当初我们欢送你离开马奈镇,你不让放鞭炮,鞭炮现在还放在我家,我又放给哪个?”
年轻时一起“逮猪”的达尔甲,眼泪止不住地流。他从上海务工回到麦地沟村投身乡村振兴,原打算请罗从兵当“顾问”,未曾想天人永隔。去年,罗从兵下乡,还专门找到老支书杨崩热勒尔乌,“他一直牵挂我们,问东问西,希望乡亲们生活更好。”
白发人送黑发人。朱锐紧紧握着罗富荣的手问:“罗叔,家里有什么困难,组织一定会安排解决好。”罗富荣擦拭着眼泪说:“我们没什么要求,他是党的人,就是再也不能给党做事了……”
“他太忙了。”认识罗从兵的人,都这么说。金川县挂职交流干部多、家是外地的干部多,每逢节假日,本地干部主动值班。罗从兵更是如此,这些年来春节几乎都在值班,一家人很难聚齐一起。2018年春节,妻子王志静在成都治病住院,儿子托付在大姐家过年,年过古稀的父母则是在勒乌镇家中,一家人分别四地。
王志静理解他。他们相识于太阳河,一个是林业员,一个是教师,两个工资都不高。“那个时候,他有100元,就会分我一半,让我买喜欢的东西;我周末回老家,他会帮我把衣服洗好放宿舍。”随着罗从兵岗位变动,工作越来越忙,无法陪爱人和家人让他感到愧疚。王志静安慰说:“你为国家付出,我为小家付出。”
有件事,罗从兵说到没有做到。2009年初,他们俩喜结连理,墙上挂的婚纱照很简陋,背景是找照相馆后期合成的。罗从兵答应王志静将来补拍,却一直没抽出时间。
在勒乌镇的父母家中,罗从兵的遗像还是用刚参加工作时拍的照片,家人说,没有其他照片了,就是这张最帅,看起年轻。
同事为他制作遗像,只找到两张标准照。一张是在太阳河工作时拍摄的,20多岁的他,风华正茂;另外一张,身穿白衬衣,外搭西装,只是领带没有打正。相馆提出,要不要用软件把领带“修正”一下?同事含着泪说,“不,这才是我们的罗阿哥。”
罗从兵一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家人清理遗物,除了一两件开会时穿的正装,其他都是旧的,有的已经泛黄。他有一件迷彩羽绒服,长期放在车上,下乡冷的时候御寒,这件衣服在太阳河工作时就有,已经穿了10多年。
但他对乡亲们很大方,经常自掏腰包补贴村上的困难群众。走访二嘎里乡四甲壁村,他得知一位聋哑老阿妈的孩子常年在外,就掏出身上所有的钱:“您和我妈妈的岁数差不多大,我就和您的儿子一样。”雅夏村一户联系户房屋漏水,他听说后,买了2吨水泥,安排人送到联系户家里。就在他去世前不久,他还打电话向善于养殖的大姐罗从秀咨询,他准备帮二嘎里乡的群众买一些仔猪。
他心中装着群众,老百姓心里记着他。灵车经过的地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兵书记,马奈人民永远怀念你”的黑色挽幅,醒目又催泪。
罗从兵去世后,金川各族干部群众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他的同事们、朋友们、乡亲们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循着他的足迹,替他完成未竟的事业。
7月的金川,阳光灿烂,在他倒下的金眉现代农业园,那条“四好农村路”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勒乌镇金马坪村迎宾大门处,一幅石刻对联分立产业路两侧:“油路通村富民党恩深似海,清泉入户福众政策暖如春”。
有风吹过,雪梨林哗哗作响,仿佛在低语倾诉,缅怀故人。